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。北方的灶王爷是红色剪纸的,有A4纸那么大,贴在灶间烧火口的上方墙上,约有2米高。早上起来吃过早饭把灶王爷揭下来,跪在灶坑边烧。一边烧一边念叨:"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"一类的话。家境好一些的要吃灶糖,意思是用糖封灶王爷的口,让他到天上去说好话。这种灶糖我们八连的副业排做过,是用小米或黄米熬出来的饴糖。我十岁以前生活在辽宁铁岭辽河边,从我懂事起,每年送灶神上天,奶奶就把这事儿交给我去办。
小的时候特别盼着过年,过年的时候可以不写作业,大人也放纵我们,有好吃的,还有炮仗(爆竹)放。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追逐,嬉戏,守夜,吃年夜饭(煮饺子)。在午夜前饺子就已经包好,都是酸菜馅的,看着星星约摸着时间,到午夜了,就开始煮饺子。用那种大铁锅,和我们连队食堂用的一样,就是小一些。男人坐在炕头上,间隔一会问一句"饺子煮熟了没有"。煮饺子的家庭主妇会说"当家的升(生)了",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,步步高升。千万别说煮熟了。
正当午夜时分,院子里中心部位用木柴树枝燃起一个大火堆,现在叫篝火。大人们在火堆边放炮仗。这是接财神。只可惜他们念叨什么,怎样接财神,不让孩子们参与。我的记忆里好像财神在天上来回走,谁家的火堆烧的大又旺,财神就会先到谁家,给这家人带来财气。
过年的重头戏在年三十晚上,是团圆的日子,到了初一以后,就互相问候、祝福、串门,即人们所习惯的拜年。初五也叫破五,表示年已过完。现在的人们有说正月十五以前都叫过年,也有说不出正月拜年都不算晚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今后的年会越过越有新意,传统文化也会有新的发展,更加适应新时代。
感谢曹扬初四晚上短信的提醒,勾起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。同时,我把它发给我的八连战友们,或许,也能给你们带来一丝甜意
评论